ATCC 35218 log3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产品说明
一、菌株基本信息
ATCC 35218 log3 是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收录的标准大肠杆菌菌株,属变形菌门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为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杆菌。其菌体浓度经国际标准化标定(log3 级别,约 1000 CFU / 单位),生物学特性稳定且符合全球药敏质控标准,是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食品卫生安全监测、环境微生物污染评估的核心参考株,广泛用于医院临床药敏校准、饮用水与食品(如生鲜蔬菜、肉制品)污染检测、消毒产品效果验证,在临床医学、食品工业、公共卫生领域实用价值显著。
二、核心特性
菌体呈短杆状(直径 0.5-1.0μm,长度 1.0-2.0μm),单独或成双排列(与粪肠球菌圆形 / 椭圆形球菌、短链排列形态核心鉴别),无芽孢(与粪肠球菌一致,但细胞形态差异显著),革兰氏染色阴性(着色均匀,与粪肠球菌革兰氏阳性特征区分)。兼性厌氧(与粪肠球菌一致),最适生长温度 37℃(与粪肠球菌最适温度相近);在营养琼脂上形成圆形、光滑、湿润的乳白色菌落,边缘整齐,菌落质地粘稠(粪肠球菌菌落质地坚实,显著鉴别特征);能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产气(粪肠球菌仅发酵葡萄糖、乳糖且不产气,发酵特性差异显著),触酶试验阳性(粪肠球菌触酶阴性,核心鉴别点),氧化酶试验阴性;自然状态下主要定植于人体肠道,属条件致病菌,多数菌株无致病性,但该标准株可作为耐药性监测代表株,部分致病性菌株(如致病性大肠杆菌)可引发腹泻、尿路感染等,医院内感染中常见,其耐药谱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至关重要,与粪肠球菌的感染类型(如腹腔感染)既有重叠也有差异。
三、培养与保存
推荐专用培养基:营养琼脂(观察特征菌落,分离首选)、麦康凯琼脂(鉴别肠杆菌科细菌,形成粉红色菌落,与粪肠球菌在麦康凯琼脂上的无色菌落区分)、LB 肉汤(适配 log3 浓度标定,兼性厌氧环境下培养)。37℃培养 18-24 小时(培养周期短于粪肠球菌),菌体浓度稳定维持 log3 级别(误差≤±0.1 log,符合 CLSI 药敏质控要求)。短期保存(1-2 周):将营养琼脂斜面菌株密封后 4℃冷藏,无需特殊环境(与粪肠球菌一致);长期保存:采用冻干法(冻干后 4℃干燥避光存放,复苏后菌体存活率≥95%,高于粪肠球菌的 94%)或 - 80℃甘油冷冻法(20% 无菌甘油 + LB 肉汤,常规冷冻条件即可)。复苏后验证:①营养琼脂上的乳白色粘稠菌落;②革兰氏阴性短杆状形态(单独或成双排列);③兼性厌氧生长、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特性;④菌体浓度经平板计数法确认符合 log3 级别。
四、应用与安全
应用场景聚焦 “临床药敏质控与多领域卫生监测”:①作为临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的 “标准质控株”,适配 CLSI、EUCAST 等国际标准,用于校准喹诺酮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 MIC 参考范围,尤其在尿路感染相关药敏检测中应用广泛,确保药敏结果准确性;②用于食品与饮用水卫生安全检测,评估生鲜食品、瓶装水等中的大肠杆菌污染程度,验证食品加工、水处理过程的卫生控制效果,是判断食品与水质是否合格的重要指示菌;③作为消毒产品(如含氯消毒剂、醇类消毒剂)效果验证的参考株,通过抑菌环试验或活菌计数法,评估产品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杀灭率;④用于耐药性监测研究,分析大肠杆菌耐药基因(如 β- 内酰胺酶基因)的传播规律,为临床应对耐药菌感染提供数据支持。安全方面,属条件致病性细菌(部分菌株具耐药性,需关注传播风险),需在 BSL-2 实验室操作;气溶胶操作(菌液稀释、接种)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人员佩戴无菌手套、N95 口罩;污染耗材(培养皿、吸头)经 121℃高压灭菌 30 分钟(与粪肠球菌一致,无需针对芽孢延长时间);含菌废液加 2% 含氯消毒剂混匀静置 60 分钟后排放(因耐药菌株抗逆性较强,需保证充足消毒时间);菌株需单独存放于双锁冰箱,外贴 “ATCC 35218 log3 大肠杆菌 - 临床药敏与卫生监测质控菌株(log3 浓度)” 标识,建立全流程领用、使用台账,严格管控菌株流向,避免耐药基因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