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C 14990 和 ATCC 12228 虽同属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但核心差异体现在生物学特性(尤其是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应用场景上,这直接决定了它们在实验中的不同用途。
两者的关键区别可通过以下维度清晰对比,避免实验中因菌株选择错误导致结果偏差。
核心差异对比表
| 对比维度 | ATCC 14990 | ATCC 12228 |
|---|---|---|
| 核心特性(生物膜) | 强生物膜形成能力,能稳定产生成熟生物膜,是该领域的 “标杆菌株” | 弱 / 不形成生物膜,生物膜相关基因表达量低,几乎无成膜能力 |
| 主要应用场景 | 1. 细菌生物膜机制研究2. 抗生物膜药物筛选3. 医疗器械生物膜污染模拟 | 1. 微生物检测的阳性对照(仅需 “表皮葡萄球菌存在” 的证明)2. 培养基质量验证(基础促生长能力测试)3. 区分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阴性对照 |
| 生化特性细节 | 部分菌株可能产少量黏附因子(如多糖胞外基质),增强成膜能力 | 生化反应更 “基础”,黏附相关因子表达弱,菌落更光滑、易分散 |
| 实验价值侧重 | 聚焦 “功能研究”(如生物膜形成、耐药性机制) | 聚焦 “定性 / 质控”(如菌株存在性检测、方法有效性验证) |
选择建议
若实验目标是研究生物膜(如生物膜形成过程、抗生物膜材料测试),必须选择 ATCC 14990,ATCC 12228 无法满足成膜需求。
若仅需验证表皮葡萄球菌的存在(如食品微生物检测、培养基促生长测试),ATCC 12228 更经济,且特性稳定易培养。


客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