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C 186 玫瑰色库克菌(Kocuria rosea)产品简介
一、产品名称
二、产品特点
生物安全与来源:生物安全等级为 1 级(BSL-1),具低致病性与环境适配性,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如土壤、空气、植物表面)及人体皮肤、黏膜表面,通常为条件致病菌,仅在免疫功能严重低下人群(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中偶引发局部感染(如皮肤软组织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常规实验室操作无需生物安全柜(需在无菌操作台进行),器具使用后经 121℃高压灭菌 30 分钟即可处理。菌株分离自土壤样本,生物学特性代表玫瑰色库克菌的典型野生型表型,其产色素能力、革兰氏阳性球菌形态及生化特征均符合微球菌科菌株的基础研究与鉴别需求,适配环境检测、临床鉴别及教学培训等多场景应用。
形态与培养特性:革兰氏阳性球菌,具产玫瑰色素与典型球菌形态双重鉴别特征:
显微镜形态:菌体呈球形(直径 0.8-1.2μm),大小均一性高(变异系数≤6%,符合基础研究对菌株均一性的要求),常呈不规则葡萄状排列(区别于链球菌的链状排列与葡萄球菌的典型葡萄状排列,可通过排列方式初步鉴别),无芽孢,无鞭毛(动力试验 100% 阴性,适配革兰氏阳性球菌动力鉴别实验),革兰氏染色呈均匀紫色(染色效果稳定,30-60 秒内不易脱色,适配常规染色操作),无荚膜(荚膜染色阴性,区别于部分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肺炎链球菌);核心视觉特征为菌体及菌苔呈玫瑰红色(培养过程中持续分泌水溶性玫瑰色素,色素扩散至培养基中,使菌落及周围培养基均呈玫瑰色,是肉眼快速识别的关键标志);
培养要求:兼性厌氧,偏好有氧环境(有氧条件下生长速率比厌氧条件快 30%-50%,适配环境有氧微生物检测场景),无需特殊培养环境与添加剂(在普通营养培养基上即可良好生长,适配基础实验室有限培养条件),最适培养基为营养琼脂、哥伦比亚血琼脂及 LB 琼脂,最适温度 25-30℃(室温下可正常生长,37℃培养时生长速率略下降但色素合成更稳定,适配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实验需求),生长速度中等(24-48 小时形成清晰菌落,适配环境微生物检测的常规培养周期),核心特征为色素稳定性(在 pH 6.0-8.0 范围内色素颜色无明显变化,高温灭菌后色素不分解,可用于色素稳定性研究);
菌落形态:营养琼脂上呈圆形、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的玫瑰红色菌落(直径 1.0-1.5mm),质地柔软有弹性,挑取时易成团(区别于葡萄球菌的易碎性,可通过菌落质地辅助鉴别),菌落表面具弱光泽(因色素覆盖,光泽度低于无色素的革兰氏阳性球菌);血琼脂上菌落形态与营养琼脂一致,无溶血现象(接种绵羊血琼脂后,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区别于溶血葡萄球菌与链球菌,适配溶血特性鉴别实验);LB 琼脂上菌落玫瑰红色更深,色素扩散范围更大(可用于大量提取玫瑰色素的实验);菌落形态与色素特征典型且稳定,是环境微生物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快速鉴别玫瑰色库克菌的理想参照。
生化与药敏特性:生化反应具库克菌属典型特征,药敏谱符合低致病性革兰氏阳性球菌标准,适配多场景应用:
生化特性:氧化酶阳性(阳性反应快速,10-15 秒内出现紫色,适合生化快速鉴别),触酶阳性(阳性反应明显,滴加过氧化氢后迅速产生大量气泡,区别于触酶阴性的链球菌),氧化型代谢葡萄糖(不发酵葡萄糖,仅氧化利用葡萄糖产酸,区别于发酵型代谢的葡萄球菌,是核心生化鉴别点),不利用乳糖、蔗糖、麦芽糖(与多数发酵糖类的革兰氏阳性球菌形成差异,可通过糖代谢类型精细鉴别),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尿素酶试验阴性,明胶液化试验阴性;生化反应结果完全符合《伯杰细菌鉴定手册》中玫瑰色库克菌的经典描述,是微球菌科菌株生化鉴定教学与方法建立的理想菌株;
药敏特性:核心优势在于低致病性敏感株药敏谱,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 G、头孢唑林、红霉素、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均敏感,MIC 值高度标准化(青霉素 G MIC 0.12-0.5μg/mL,万古霉素 MIC 0.5-2μg/mL),无耐药基因携带(区别于临床耐药葡萄球菌),仅对多黏菌素类药物(黏菌素)天然耐药(MIC≥32μg/mL,符合革兰氏阳性球菌对多黏菌素的天然耐药特性);药敏谱适配环境微生物耐药监测基线建立、临床低致病性球菌药敏方法验证,同时其无耐药背景的特性,也适合用于抗菌药物体外抑菌活性筛选的阳性对照(因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可快速验证药物抑菌效果)。
三、储存环境
未开封状态:以冻干粉(真空包装,含 10^7-10^8 CFU / 支,添加色素保护剂与球菌稳定剂)或甘油菌悬液(20% 甘油,10^6 CFU/mL,-80℃专用)供应:
冻干粉:-20℃以下冷冻保存(可保存 3 年,因无耐药基因与高毒力基因,表型稳定性显著高于致病性菌株),长期(>3 年)建议置于 - 80℃储存(进一步延长保质期,减少色素合成能力漂移风险),严禁反复冻融(冻融次数≥3 次时,活菌率下降≥40%,但色素合成基因仍稳定,解冻后培养仍可产色素,区别于冻融后易失活的敏感致病菌),保质期 5 年(是微球菌科中保质期较长的菌株,适配基础实验室长期储备需求);
甘油菌:直接 - 80℃保存(可在 - 20℃短期存放≤3 个月,活力下降≤10%,适配基础实验室短期使用与分装需求),室温暴露 30 分钟致活力下降 30%(暴露耐受性优于致病性菌株,操作容错率高),保质期 3 年,解冻后可分装为 100-200μL / 支用于短期实验(无耐药基因交叉污染风险,适合多人次、多批次教学实验使用)。
复苏后状态:复苏菌液(普通营养肉汤培养,无需添加任何诱导剂或抑制剂)2-8℃冷藏 10 天内使用(10 天内生化反应、色素合成及药敏 MIC 值波动≤1 个稀释度,完全满足多场景实验需求);斜面培养物(营养琼脂斜面)2-8℃冷藏 6 周内传代(传代间隔≥7 天时,表型稳定性最佳),传代操作简单,无需特殊环境控制,使用前需通过三项关键指标验证:①镜检确认球形菌体与玫瑰红色(变异系数≤8%);②氧化酶试验阳性与葡萄糖氧化试验阳性;③青霉素 G 药敏 MIC 值(0.12-0.5μg/mL),确保表型未漂移,符合常规质控菌株要求。
四、使用方法
复苏操作:基础实验室常规操作流程,无菌操作台内,冻干粉加 1mL 普通营养肉汤溶解,28℃恒温培养箱静态培养 24-36 小时(或 37℃培养 24 小时,根据实验温度需求选择);待菌液浑浊(OD600≈0.7-0.8)、镜检见玫瑰红色球形菌体,且接种营养琼脂形成典型玫瑰红色菌落时,通过氧化酶试验与触酶试验初步确认特性后即可使用(复苏成功率≥98%,操作步骤少,无需专业技能,适合新手操作与教学演示)。
传代培养:挑取营养琼脂上的玫瑰红色单菌落(选择形态最标准、色素最均匀的菌落,避免挑取边缘色素退化菌落),划线接种新鲜营养琼脂平板,28℃培养 24-48 小时;斜面保存时,挑取单菌落接种营养琼脂斜面,28℃培养 48 小时后置于 2-8℃冷藏;传代≤8 代(传代次数≥9 代时,仅色素颜色略变浅,生化与药敏特性仍稳定,区别于传代后易退化的致病性菌株),每次传代后需通过 “形态 - 生化 - 色素” 三重验证:①革兰氏染色确认球形菌体与染色稳定性;②氧化酶试验与硝酸盐还原试验确认生化一致性;③观察菌落及培养基玫瑰色素颜色,确保菌株始终符合玫瑰色库克菌属性。
应用操作:
基础实验教学:用于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如革兰氏染色、球菌形态观察、菌落色素鉴别、生化反应(氧化酶、触酶、糖代谢类型)及 AST 操作等教学内容,其典型的玫瑰色素与球菌特征可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革兰氏阳性球菌的鉴别要点,同时作为 “已知色素菌株” 用于学生色素观察实验的结果验证;
环境微生物检测:作为环境微生物群落分析的阳性对照菌株,用于空气、土壤、食品表面等样本的微生物检测方法验证(如平板计数法、涂布分离法),其玫瑰色素可快速区分目标菌株与其他环境微生物,同时可作为环境微生物耐药监测的基线菌株(无耐药背景,可对比分析环境中耐药菌的分布情况);
色素机制研究:用于微生物色素合成机制研究(如玫瑰色素合成相关基因克隆、色素合成途径分析)及色素应用开发(如天然食品色素、化妆品色素的安全性评估),因色素稳定且无毒性,是天然色素研究的理想模型菌株;
临床微生物鉴别:作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鉴别对照菌株,用于区分临床样本中的玫瑰色库克菌与其他革兰氏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通过色素特征、生化反应及药敏谱快速排除或确认玫瑰色库克菌感染,避免因形态相似导致的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