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CC 16404 log6 巴西曲霉菌(Aspergillus brasiliensis)WDCM 00053 产品说明
一、菌株核心价值(适配实际场景)
作为获 WDCM 00053 认证的国际标准丝状真菌菌株,核心优势是稳定的孢子产率、强抗逆性与 log6(约 1000000 CFU / 单位,以孢子浓度计)高浓度质控能力,适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 年版)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 “真菌计数” 规程及欧盟 EN 14111 抗真菌产品测试标准,常作为食品、药品、日化产品的真菌污染检测阳性对照与抗真菌效果验证指示菌。在食品工业中,可精准模拟谷物、坚果、烘焙食品的霉变场景 —— 其孢子在低水分活度(aw=0.75)环境中仍能萌发(30℃培养 7 天萌发率≥90%),能真实反映干燥食品的霉菌污染风险;与 NCIMB12702(细菌)不同,该菌株可用于抗真菌消毒剂(如含季铵盐类、唑类成分)的杀菌效果分级验证,通过检测消毒前后 log6 浓度下降幅度(需≥4 log),判定产品抗真菌性能是否达标,填补细菌菌株在真菌防控领域的应用空白。
二、培养与复苏要点
推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典型菌落呈暗绿色、绒毛状,背面为淡黄色(与 NCIMB12702 的黑色金属光泽细菌菌落核心鉴别),需氧培养(与细菌兼性厌氧特性区分,且需更高湿度,培养箱相对湿度需维持 70%~80%)。冻干孢子粉复苏时,需用无菌 0.05% 吐温 - 80 生理盐水(降低孢子表面张力,促进均匀分散)溶解,涡旋振荡 1 分钟后,30℃静态培养 48 小时(孢子萌发初期无需振荡,避免菌丝断裂),再转接至 PDA 平板培养 7~10 天(log6 高浓度需充分产孢,周期远长于细菌的 8~10 小时)。浓度校准采用 “血球计数板法 + 涂布计数法” 双重验证:取 1mL 复苏孢子液,用 0.05% 吐温 - 80 生理盐水 10 倍梯度稀释至 10??、10??,取 0.1mL 涂布 PDA 平板(每个稀释度 3 个平行),30℃培养 5 天计数,误差超 ±0.2 log 需排查孢子溶解不充分(未加吐温 - 80 导致团聚)或稀释吸管污染。生化与形态验证:乳酸酚棉蓝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可见分支状分隔菌丝及顶囊呈球形、小梗双层排列的分生孢子头(巴西曲霉菌典型形态,与细菌球形 / 杆状形态鉴别);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是否产生赭曲霉素(该菌株不产毒,与产毒曲霉菌鉴别,确保使用安全性)。
三、安全管控与存储
属 BSL-2 级菌(因孢子易通过空气传播,可能引发免疫低下人群呼吸道过敏,与 NCIMB12702 的 BSL-2 级管控等级一致,但风险点不同 —— 前者侧重孢子吸入过敏,后者侧重肠毒素中毒),所有操作(如孢子溶解、稀释、涂布)必须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人员需穿全包裹式防护服、戴 N95 口罩及护目镜(防止孢子吸入或接触皮肤);实验结束后用 0.5% 过氧乙酸对生物安全柜内部喷雾消毒,作用 20 分钟后用无菌水擦拭,再开启紫外灯照射 30 分钟,彻底清除残留孢子。含菌培养物(如 PDA 菌落、孢子液)需 121℃高压灭菌 60 分钟(孢子耐高温,需比细菌延长 30 分钟,确保彻底杀灭);含孢子废液需先加等量 10% 次氯酸钠溶液,室温静置 60 分钟(破坏孢子结构)后再灭菌;实验耗材(如培养皿、吸头)需装入耐高温灭菌袋,灭菌后按医疗有害废弃物处理。长期保存推荐沙土管保存法(取灭菌沙土与孢子液混合,室温干燥后密封,4℃存放,保质期可达 8~10 年,孢子存活率≥85%);若采用 - 80℃冷冻法,需将孢子液与 50% 无菌甘油按 1:1 混合(甘油终浓度 25%),分装为 1mL / 支的冻存管,快速放入 - 80℃冰箱(避免缓慢冷冻形成冰晶损伤孢子),且冻存次数不超过 3 次(反复冻融会导致孢子萌发率下降至 50% 以下)。存储时单独存放于双锁生物安全冰箱的真菌专属区域,与细菌菌株严格分区,标签注明 “巴西曲霉菌(ATCC16404,WDCM 00053)log6 孢子浓度”“非产毒” 及存储日期,实行双人双锁领用制度,领用记录需额外注明 “抗真菌测试” 或 “食品霉菌检测” 用途,确保孢子不被滥用,严防孢子泄漏导致实验室环境霉变或人员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