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体活化:取冻干菌粉,加入 1-2mL 无菌沙氏葡萄糖肉汤(SDB),涡旋振荡 1 分钟(避免剧烈振荡导致菌体破裂),制成菌悬液;将菌悬液转移至装有 10mL SDB 的锥形瓶中,30℃静态培养 18-24 小时,此时菌体以芽生孢子为主,浓度可达 10?-10? CFU/mL。
形态诱导与纯化:取上述菌液 0.1mL,涂布于沙氏葡萄糖琼脂(SDA)平板,30℃培养 48 小时,挑取单个乳白色黏稠菌落,转接至玉米粉吐温琼脂平板,30℃培养 72 小时,诱导假菌丝与厚垣孢子形成(显微镜观察确认形态特征);再挑取纯化后的菌落接种至 SDB,30℃培养 24 小时,制成均一的种子菌悬液。
高浓度菌悬液制备:将种子菌悬液按 1:10 比例接种至新鲜 SDB,30℃静态培养 36 小时,通过离心(3000rpm,10 分钟)收集菌体,用无菌生理盐水重悬,调整浓度至 10?-10? CFU/mL(可通过血球计数板或麦氏比浊法校准),用于后续实验。
浓度校准:采用 “涂布计数法 + 麦氏比浊法” 双重验证。取 1mL 菌悬液,用无菌生理盐水 10 倍梯度稀释至 10??、10??,取 0.1mL 涂布 SDA 平板(每个稀释度 3 个平行),30℃培养 48 小时计数,计算平均菌落数与实际浓度,误差需控制在 ±0.2 log 内;同时,将菌悬液与 0.5 麦氏比浊标准管对比,确保浓度符合实验需求(0.5 麦氏比浊对应菌浓度约 10? CFU/mL)。若误差超范围,需排查稀释吸管污染、培养温度波动或离心转速不当等问题。
形态与生化鉴别:
显微镜观察:取 SDA 平板上的菌体,用 0.1% 乳酸酚棉蓝染色,光学显微镜(400 倍)下可见卵圆形芽生孢子(直径 3-5μm),部分菌体形成分支状假菌丝(无横隔);玉米粉吐温琼脂培养后,可见顶端厚垣孢子(圆形,直径 8-10μm),这是白色念珠菌与其他念珠菌(如热带念珠菌无厚垣孢子)的核心鉴别特征。
生化特性: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产气,发酵蔗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同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不同化乳糖;尿素酶试验阴性,触酶阳性,可进一步确认菌株身份。
个人防护:人员需穿全包裹式防护服、戴 N95 口罩(防止吸入菌雾)及护目镜(避免菌体接触眼睛黏膜),操作前后用 75% 乙醇消毒手部与防护服表面;若手部有伤口,需额外佩戴双层手套。
环境消毒:实验结束后,用 0.5% 过氧乙酸喷雾消毒生物安全柜内部(重点清洁气流格栅、操作台面及侧壁),作用 20 分钟后用无菌水擦拭,再开启紫外灯照射 30 分钟(紫外线波长 254nm,可有效杀灭残留酵母菌);实验室地面、墙面每周用 0.2% 含氯消毒剂擦拭 1 次,防止菌体扩散。
废弃物处理:含菌培养物(如 SDA 菌落、菌悬液)需 121℃高压灭菌 30 分钟(确保彻底杀灭菌体与假菌丝);含菌废液需先加入等量 10% 次氯酸钠溶液,室温静置 60 分钟(破坏菌体细胞膜)后再灭菌;实验耗材(如培养皿、吸头)需装入耐高温灭菌袋,灭菌后按医疗有害废弃物处理,不可与普通垃圾混放。
冻干保存法(推荐):将对数期菌悬液(浓度 10? CFU/mL)与保护剂(10% 脱脂乳 + 5% 蔗糖)按 1:1 混合,分装至冻干管(每管 0.5mL),经冷冻干燥机处理后密封,4℃冷藏存放,保质期可达 5 年,菌体存活率≥90%。该方法能最大限度保留菌体的双形态转换能力与药敏特性,适合长期批量存储。
-80℃冷冻保存法:取对数期菌悬液,与 50% 无菌甘油按 1:1 混合(甘油终浓度 25%,防止冷冻过程中形成冰晶损伤菌体),分装为 1mL / 支的冻存管,快速放入 - 80℃冰箱(避免缓慢冷冻导致菌体破裂),冻存次数不超过 3 次(反复冻融会使菌体存活率降至 60% 以下),保质期 3-4 年。
短期保存法(1-2 个月):将纯化后的菌落接种至 SDA 斜面,30℃培养 48 小时后,用无菌石蜡油覆盖斜面(厚度 1-2mm,隔绝空气),4℃冷藏存放,适合短期频繁使用的场景,但需每周观察菌体生长状态,避免污染。
存储管理:需单独存放于双锁生物安全冰箱的真菌专属区域,与细菌(尤其是芽孢杆菌)严格分区(防止交叉污染),标签需注明 “白色念珠菌(ATCC10231,WDCM 00054)”“非产毒”“存储日期”“浓度”,实行双人双锁领用制度;领用记录需详细注明用途(如 “抗真菌药敏测试”“食品防腐验证”),确保菌株不被滥用,严防泄漏引发实验室感染或环境污染。